«

从15亿美元估值到破产深渊,Builder.ai“AI神话”破灭:数百名工程师撑起的AI“骗局”

一把老骨头 发布于 阅读:35 科技新闻


Builder.ai,这家曾被寄予厚望、估值高达15亿美元的英国初创公司,就在一场惊心动魄的“AI骗局”曝光后,轰然倒塌,为整个科技行业敲响了警钟。

崛起:资本青睐下的“AI先锋”
Builder.ai自诞生之初,就凭借着“用人工智能彻底改革软件开发”的宏伟愿景,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在微软和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等重量级资本的支持下,它一路高歌猛进,在2023年估值达到了惊人的15亿美元。当时,它被誉为软件开发民主化的先锋,仿佛要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让软件开发变得像订购披萨一样简单。

其核心产品——“Natasha”人工智能系统,更是被包装成了一个完全自主的工具。Builder.ai向客户承诺,通过这个系统,无需复杂的编程知识,就能轻松构建软件。这种极具吸引力的宣传,让Builder.ai在市场上迅速崭露头角,吸引了大量客户的关注和投资。

真相:数百名工程师撑起的“AI假象”
然而,美好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彭博查阅的内部文件和员工账户,彻底揭开了Builder.ai“AI驱动”平台的真实面目。原来,所谓的“人工智能系统”,不过是由印度的数百名工程师手动编码客户项目,同时模仿人工智能生成的响应来维持运营。

“我们被告知永远不要提及我们的位置或使用印度英语短语,”一名前班加罗尔工程师无奈地说道。为了营造自动化的假象,该团队还要定时更新英国营业时间,仿佛一切都在按照预设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种将体力劳动伪装成机器学习的做法,无疑是对投资者和客户的一种严重欺骗。

衰落:财务欺诈与行业丑闻的双重打击
如果说“AI假象”是Builder.ai走向衰落的导火索,那么财务欺诈和行业丑闻则是将其彻底推向深渊的“重磅炸弹”。2025年4月,彭博曝光了Builder.ai与印度社交媒体公司VerSe Innovation之间的一场往返计划。从2021年到2024年,这两家公司为从未提供的服务交换了总额数百万美元的几乎相同的发票,人为地将Builder.ai的收入提高了300%。

后来的审计结果显示,2024年Builder.ai的总收入仅为5500万美元,与投资者预计的2.2亿美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VerSe的联合创始人乌曼·贝迪虽然否认了这些指控,称其“毫无根据”,但事实已经摆在眼前,Builder.ai的财务数据膨胀问题无法掩盖。

与此同时,微软2023年4.55亿美元的投资,包括将Builder.ai的技术与Azure整合的计划,如今也成了一个警示故事。当债权人Viola Credit在发现Builder.ai的财务数据膨胀后,从其账户中查封了3700万美元,只留下500万美元的受限资金时,合作关系瞬间破裂。这家初创公司还欠亚马逊8500万美元,欠微软3000万美元的云服务费用,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调查:法律风暴下的重重危机
Builder.ai的丑闻不仅引发了财务危机,还招来了法律的风暴。美国纽约南区检察官办公室传唤了财务记录和客户名单,作为对潜在证券欺诈扩大调查的一部分。另外,SEC也在调查Builder.ai是否向投资者虚报了其技术能力。

内部Slack消息显示,高管指示员工在投资者材料中“最小化可见性”人工劳动。“定位必须专注于我们专有的人工智能——人类劳动不是故事的一部分,”2022年的一份内部备忘录如此写道。这种试图掩盖真相、欺骗投资者的行为,无疑让Builder.ai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

结局:破产与行业反思
在重重危机之下,Builder.ai终于走到了尽头。自称首席巫师的创始人萨钦·德夫·达戈尔(Sachin Dev Duggal)于2025年2月因亏损不断增加而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并迁至迪拜。他的继任者Manpreet Ratia透露,该公司解雇了大约80%的全球员工,约1000名员工失去了工作。此次破产标志着自ChatGPT在2022年突破性亮相以来发生的最重大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失败,突显出整个科技行业对“人工智能清洗”的审查越来越严格。

AI 骗局 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