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可见:双16核中科海光CPU服务器小幅领先十年前的Intel i7-6700HQ
在最近的一次基准测试中,一个配备双16核海光CPU的服务器机架在中国的Geekbench数据库上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尽管该服务器配置了总共32个核心,但在人工智能(AI)性能方面,它仅勉强超过了一款近十年前发布的四核英特尔Skylake Core i7-6700HQ移动处理器。
基准测试结果对比
根据Geekbench的AI基准测试数据,双海光16核CPU的单精度得分为1412分,半精度得分为531分,量化得分为1523分。相比之下,英特尔酷睿i7-6700HQ的单精度得分为1113分,半精度得分为589分,量化得分为1394分。虽然海光服务器的得分略高,但考虑到其拥有32个核心而i7-6700HQ仅有四个核心,这样的成绩显得并不出色。
与更现代的CPU相比,例如AMD锐龙5 7600X,海光服务器的表现差距更为明显。锐龙5 7600X在同一基准测试中的单精度得分为3,542分,半精度得分为1,686分,量化得分为6,281分,性能几乎是海光服务器的两到四倍,即使其核心数量仅为后者的一小部分。
海光CPU的局限性
海光的CPU基于AMD 2017年的Zen 1架构,这意味着它们在架构层面已经落后于当前的主流桌面和服务器CPU。由于美国的制裁,海光无法获得AMD更新的架构和技术,这严重限制了其产品的竞争力。为了提升性能,海光只能通过增加核心数量和多CPU配置来弥补单核性能的不足,但这并不能解决单核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和延迟相关的瓶颈问题,也无法支持最新的CPU指令集如AVX-512。
此外,尽管海光设法将AMD的Zen架构移植到了最新的SP5插座上,为基于Zen 5的芯片提供动力,但这种做法并未显著改善其整体性能表现。对于大多数应用场景而言,尤其是需要高效能单核处理的任务,海光CPU的表现仍然不尽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