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格局大洗牌:OpenAI 与谷歌领跑,Anthropic 失势,中国新贵 Kling 可能颠覆
近日,根据 Poe 平台发布的最新使用情况报告,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OpenAI 与 Google 在多个关键 AI 类别中巩固并扩大了其市场地位,而 Anthropic 则遭遇了市场份额的下滑。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专业推理能力已成为各大 AI 厂商竞相争夺的制高点。
Poe,作为一个汇聚了超过 100 种 AI 模型的综合性平台,其发布的数据为我们揭示了 2025 年 1 月至 5 月期间 AI 市场发生的显著变化。这些基于 Poe 订阅用户行为的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洞察行业基准之外的真实用户偏好。
Poe 的 AI 生态系统负责人 Nick Huber 在接受 VentureBeat 独家专访时表示:“作为众多 AI 模型的通用入口,Poe 对整个 AI 生态系统的使用趋势有着独到的见解。当前,最令人瞩目的现象莫过于 AI 领域的快速创新(2025 年前 5 个月的发布量较去年同期激增三倍)、竞争格局的日益多元化,以及推理模型在 2025 年初的显著成功。”
从 Poe 提供的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截至 2025 年 5 月,不同 AI 模型在各自领域的排名情况。OpenAI 的 GPT-4o 在文本生成领域依然保持着无可撼动的领先地位,占据了高达 35.8% 的市场份额;而 Google 的 Gemini-2.5-Pro 则在推理能力方面独领风骚,Imagen3 则在图像生成领域大放异彩。
GPT-4o 稳固霸主地位,新模型迅速抢占市场
在文本生成这一核心领域,OpenAI 的 GPT-4o 继续以 35.8% 的市场份额领跑,而该公司新推出的 GPT-4.1 系列则在发布后的短短几周内便迅速占据了 9.4% 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Google 的 Gemini 2.5 Pro 在推出后不久也成功获得了约 5% 的市场份额。
这一增长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 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为代价的。在报告期内,Claude 模型的市场份额绝对值下降了 10%。尽管 Claude 3.7 Sonnet 在用户偏好上已大幅取代了之前的 Claude 3.5 Sonnet,但后者仍保持着 12% 的显著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DeepSeek 虽然在今年早些时候经历了病毒式的增长,但随着竞争对手纷纷推出价格亲民、功能强大的推理模型,其增长势头已明显放缓。DeepSeek R1 的市场份额从 2 月中旬的 7% 峰值下降到了 4 月底的 3%。
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成为 AI 市场新焦点
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无疑是专门推理模型的迅猛增长。自 2025 年初以来,这类模型在 Poe 上发送的所有文本消息中所占比例已从约 2% 激增至 10%。
“即使在早期阶段,推理模型就已经展现出了以更高精度处理复杂任务的卓越能力。” Huber 表示,“早期采用者显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愿意在成本和处理时间上做出一定的妥协,以换取更好的结果。”
在这一高增长领域,Gemini 2.5 Pro 迅速崭露头角,成为领导者。在推出后的短短六周内,它便占据了约 31% 的推理模型市场份额,超越了 Claude 的推理专用模型。
OpenAI 在这一领域同样保持着强劲的创新势头。仅在 2025 年的前四个月里,该公司就发布了多个推理模型(包括 o1-pro、o3-mini、o3-mini-high、o3 和 o4-mini)。报告显示,Poe 用户迅速接纳了 OpenAI 的这些新产品,从 o1 等旧模型转向了 o3 等新模型。
此外,报告还提到了混合推理模型的出现(如 Gemini 2.5 Flash Preview 和 Qwen 3),这些模型能够在对话中动态调整推理级别。然而,目前这些模型在推理模型市场中的占比仅为 1% 左右。
行业分析师认为,这一向专业推理能力的转变标志着 AI 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随着原始文本生成技术的日益商品化,供应商们不得不通过提供更高价值的能力来寻求差异化,而这些能力往往能够带来更高的溢价。
谷歌 Imagen 3 挑战视觉 AI 领域传统强者
在图像生成市场方面,竞争也愈发激烈。谷歌的 Imagen 3 系列在 2025 年期间的市场份额从约 10% 稳步增长至 30%,目前与类别领导者 Black Forest Labs 的 FLUX 系列模型不相上下。截至 4 月底,FLUX 系列模型的总市场份额约为 35%。
OpenAI 的 GPT-Image-1 于 4 月下旬加入 API 后,在短短两周内便迅速占据了 17% 的图像生成市场份额。这与该模型在 3 月和 4 月初在 ChatGPT 应用程序中的病毒式传播相呼应。
报告显示,尽管 FLUX 模型在 Poe 图像生成领域仍保持着总体多数份额,但在报告期内其市场份额已从约 45% 下降至 35%。
谷歌、OpenAI 和黑森林实验室之间的三方竞争标志着与 2024 年初相比发生了重大转变。当时,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变体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如今,随着图像质量、对提示的遵循度和渲染速度的快速提升,图像生成已成为 AI 领域竞争最为激烈的战场之一。
根据补充行业数据,过去六个月中,企业对图像生成技术的采用速度显著加快。营销部门和创意机构越来越多地将这些工具集成到其生产工作流程中。
中国新贵 Kling 颠覆视频 AI 市场格局
在视频生成领域,中国实验室快手新发布的 Kling 系列模型迅速颠覆了市场格局。该系列模型共占据了约 30% 的市场份额。其中,Kling-2.0-Master 在发布后的短短三周内便占据了 Poe 平台上所有视频生成的 21% 市场份额。
谷歌的 Veo 2 自 2 月份推出以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市场表现,占据了约 20% 的市场份额。然而,作为该领域的先驱者,Runway 的市场份额在整个报告期内却大幅下降,从约 60% 降至 20%。
Kling 的迅速崛起凸显了新兴 AI 领域竞争格局的瞬息万变。随着新进入者的快速迭代和改进,老牌企业可能难以保持其早期优势。
视频生成仍然是面向消费者的 AI 应用中计算密集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即使是短视频的制作也需要模型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这使得视频生成应用在普及程度上仍落后于文本和图像生成。然而,随着成本的快速下降和质量的不断提升,预计到 2025 年,视频生成应用将实现更广泛的普及。
早期的企业采用者包括广告公司、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和教育平台等。尽管该技术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些企业已经开始将 AI 生成的视频整合到其内容策略中。
ElevenLabs 继续领跑语音 AI 市场
在音频生成领域,ElevenLabs 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在报告期内,该公司满足了约 80% 的用户文本转语音请求。然而,报告也指出了来自新晋竞争对手 Cartesia、Unreal Speech、PlayAI 和 Orpheus 的激烈竞争。这些公司提供了差异化的语音选项、效果和定价模式。
与其他 AI 领域更加分散的竞争格局相比,ElevenLabs 在音频生成领域的领先地位显得尤为突出。业内专家认为,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得益于其早期的市场进入、丰富的语音库以及持续的质量改进。
新进入者则通过瞄准特定的细分市场来寻求突破。Unreal Speech 通过提供专业的配音演员和丰富的情感范围功能吸引了播客制作人和有声读物出版商的关注。而 Cartesia 则专注于提供具有地道口音的多语言语音,吸引了全球企业和教育平台的兴趣。
随着文本转语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预计到 2025 年,音频 AI 市场将实现大幅增长。与视频生成相比,音频 AI 对计算资源的需求相对较低,因此可以进行更广泛的部署和实验。
对企业应对 AI 格局变革的战略建议
人工智能模型市场的动态变化为整合这些技术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跟上 AI 技术的最新发展步伐并非易事,而且这一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Huber 表示,“如果你的企业已经在大规模部署 AI 技术,那么投资于稳健且与供应商无关的评估流程至关重要。因为本月表现最佳的模型下个月可能就会被其他模型超越。”
模型偏好的快速变化凸显了 Poe 等平台的价值所在。这些平台通过单一界面提供对多个模型的访问权限,使用户能够轻松比较不同模型的输出结果并适应不断变化的 AI 生态系统。
行业分析师认为,随着推理能力在 AI 市场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评估和部署 AI 模型的方式也将发生深刻变革。未来,企业将更加注重复杂任务的精确度和可靠性而非仅仅追求速度或成本效率。
随着前沿实验室不断加速发布功能更强大的模型,企业将面临艰难的抉择:何时在特定平台上实现标准化、何时保持灵活性以应对市场变化。许多企业 AI 领导者正在采用组合策略来应对这一挑战——即针对不同任务使用不同的模型,并保持随着技术进步而更换提供商的能力。
“这将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重要领域。” Huber 在谈到推理模型时指出,“尤其是对于前沿提供商而言,推理模型代表了 AI 技术目前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报告还指出,多媒体功能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表明长期以来作为 AI 开发主要焦点的文本生成技术可能正在让位于一个更加平衡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图像、视频和音频生成技术将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
成功驾驭这一复杂形势的企业将能够保持专注于特定用例的评估框架而非盲目追逐最新模型发布。同时,这些企业还将构建灵活的技术基础设施以支持快速采纳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新技术。
随着 AI 模型在排行榜上的位置不断变化,有一件事变得愈发清晰:在当今的 AI 市场中,领先地位往往难以长久保持。那些将未来押注于昨日 AI 冠军的企业可能会发现自己与明日的失败者站在同一阵线。因此,企业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战略调整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 AI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