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研究揭秘:AI时代,这些职业受冲击大,打桩机操作成“避风港”
微软研究人员经过深入探究发现,在写作与知识工作领域,人们对AI的利用程度颇高。不过,他们也给那些担忧自身职业前景的白领们带来了些许宽慰,指出其工作或许只是会发生改变,而不会完全被AI取代。
研究人员针对必应副驾(微软的AI搜索引擎助手)展开了大规模的数据分析,涉及的匿名交互次数超过20万次。必应副驾的功能十分独特,它并非像传统搜索引擎那样简单罗列网页链接,而是能够精准总结搜索结果并直接提供答案,这一特性与谷歌搜索中的AI概览有相似之处。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了衡量生成式AI在各类常见工作活动中的适用性上,这些活动涵盖“获取信息”“与组织外部人员沟通”以及“为公众表演或直接与公众合作”等多个方面。随后,他们巧妙地将这些数据与具体职业进行了精准映射。
从整体情况来看,必应副驾所提供的答案,在那些至少要求具备学士学位的职业中,适用性更为显著。而在医疗保健支持以及农业、建筑业等体力劳动类工作中,其适用性则相对较低。
在一篇名为《与AI共事:衡量生成式AI对职业的影响》的预印本论文中,研究人员并未对AI可能如何影响工资水平或导致失业等问题给出明确答案。论文作者基兰·汤姆林森等人指出,人们很容易主观地认为,与AI执行的活动高度重叠的职业将面临自动化风险,进而导致失业或工资下降;而AI辅助的活动所对应的职业则会得到强化,工资也会相应提高。然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他们的研究数据并未涵盖新技术对业务的下游影响,而这些影响往往难以预测,甚至会与直觉相悖。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研究人员引用了2015年的一项研究案例。该研究显示,自动取款机(ATM)的出现并没有导致银行柜员失业,反而促使银行网点和银行柜员的数量有所增加。银行柜员的工作重点也从传统的业务操作转向了建立客户关系,实现了职业的转型升级。
微软高级研究员汤姆林森在通过电子邮件向《计算机世界》网站发表的声明中表示:“我们的研究旨在探索哪些职业类别能够有效地运用AI聊天机器人。为此,我们引入了AI适用性得分这一概念,用于衡量AI能力与工作任务之间的重叠程度。通过这一指标,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AI可能改变工作方式的领域,而非简单地取代或消除工作。研究表明,AI在许多任务中都能发挥支持作用,特别是涉及研究、写作和沟通的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够完全胜任任何一个职业。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必须持续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根据论文内容,AI适用性与预期任务重叠程度最高的十大职业分别是:口译员和笔译员、历史学家、乘务员、服务销售代表、作家和作者、客户服务代表、数控刀具编程员、电话接线员、售票员和旅行办事员、广播播音员和电台DJ。这些职业在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信息获取、沟通表达以及创意写作等能力,与AI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契合度。
而受AI影响最小的十大职业则包括:
- 伐木设备操作员
- 摩托艇操作员
- 护理员
- 地板打磨工和抛光工
- 打桩机操作员
- 铁路轨道铺设和维护设备操作员
- 铸造模具和型芯制造工
- 水处理厂和系统操作员
- 桥梁和船闸看守人
- 疏浚设备操作员
这些职业大多以体力劳动为主,对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的要求较高,AI目前难以完全替代。
研究人员强调,他们的发现并不意味着AI将能够执行某一职业的所有预期任务。虽然有些职业的许多工作活动与AI能力存在一定重叠,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任务完成率也并非百分之百,而且影响范围通常也是有限的。
此外,研究人员还提醒道,专注于必应副驾的使用情况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他们指出,在收集数据时,信息收集的相对高频率可能是由于副驾与必应搜索引擎的关联所致。同时,对Anthropic的Claude模型的对话研究表明,该模型更侧重于计算机和数学任务,这与必应副驾的功能侧重点有所不同。